狗狗得了布病怎么传染吗?
您好,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也称波状热,是由布鲁菌感染引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发热、多汗、乏力、关节疼痛等。 1. 传染源及传播途径: 传染源主要是患病动物及其带菌组织分泌物和排泄物;猪是布鲁菌的主要宿主,牛羊也可成为病原体携带者或者传染源。 传播途径主要有:
1)经消化道传播:食用未煮熟的肉或饮用了被污染的水;
2)经呼吸道传播:吸入含有布鲁菌的飞沫或气溶胶;
3)接触性传播:直接接触带有布鲁菌的畜类、禽类以及其他小动物及其分泌物和粪便;直接接触患者也是重要的传播方式之一。
4)母婴垂直传播:孕妇感染后可使胎儿发生宫内感染,新生儿可通过产道感染等;
5)医源性传播:接种布鲁菌疫苗后可能会出现注射部位疼痛,低热等症状,但较罕见严重的不良反应。医护人员如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生殖器分泌物以及脓液等可被感染。 2. 易感人群: 人对布鲁菌普遍易感,婴幼儿、老年、免疫功能低下者易发病。不同地区人群的发病率有所不同,可能与当地布鲁氏菌病的流行强度有关。
3. 临床表现: 以持续高热为特征,体温可达39~40℃,呈波浪型起伏,热程多为3~6周或以上;伴多汗、乏力、肌痛、食欲减退、头痛、恶心、腹泻等;部分病人还会出现关节炎,表现为大关节游走性疼痛、肿胀等;男性还可出现睾丸炎;女性还可出现淋巴结肿,卵巢炎甚至导致不孕不育等。
4. 诊断: 临床医师应详细询问病史,特别是与家畜密切接触史和既往预防接种史等;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采集病人的血、尿、骨髓、脑脊液、分泌物和其他病变部位的渗出液、痂皮等标本进行检测;在实验室进行细菌学检查和血清学检查;必要时可行CT、MRI等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 。
目前,我国主要采用血清学检测方法,包括补体结合试验、凝集反应、补体结合抑制试验、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IHA)、荧光抗体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多种方法。由于布鲁菌抗原变异较快,目前各实验室应尽可能使用高灵敏和高特异的检测方法,同时做好抗原变异监测工作。
5.预防: 预防布鲁氏菌病的关键在于防止人畜间的传染;避免进食未煮熟的肉类和水产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环境整洁;尽量避免去养殖场、屠宰场等场所;如果家中养有宠物,要注意定期给宠物接种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