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是怎么得的狂犬病?
狂犬病的病原体是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al),属于弹状病毒科狂犬病毒属,单链RNA的病毒;在自然界中,狂犬病病毒存在于很多脊椎动物身上;包括犬、猫等食肉目动物,牛、羊等家畜,浣熊等兽,狐狸等禽兽以及蝙蝠。而人类作为非自然宿主,只是被这些动物咬伤之后才有可能感染该病毒[1]。 因此,我们可以将携带病毒的动物分为两个等级:一级传染源和二级传染源。 一级传染源,指能够持续地排出病毒而且能引起他人感染的动物。比如患狂犬病的动物。
在现实生活当中,一级传染源其实是非常少的,因为狂犬病的潜伏期很长,大多数的犬只都是在发病之前就已经死亡了。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一级传染源也是有可能出现的。比如在自然界中,有的犬能够长期潜伏下来,然后不发病但是仍然会持续性地排病毒,当这个犬与人群接触并且接触到它的唾液时,就有可能引发人群感染。再比如一些野狗,由于没有良好的社会关系,所以很少被咬伤,从而也不会得病,但却可能一直带病生存下去;这种犬如果突然间咬人了,那也有可能成为一级传染源。 所以,我们在日常当中比较担心的还是二级传染源。二级传染源是指那些已经被动物咬伤,但尚未发病的人[2]。
那么,我们到底为什么会得狂犬病呢? 在狂犬病的传播过程中,人作为中间媒介的作用非常重要!只有当人体感染了狂犬病毒并且在体内繁殖到一定的量后才会引起人的临床症状,而这个过程往往需要几个月甚至长达数年之久[3-5]。 从上面的图我们可以看出,在自然状态下,除了被病兽咬伤或抓伤外,还有两种情况也可以使人不免受到感染。 第一种就是动物的舔舐伤口或者舔舐粘膜后再受伤。这种情况多见于小孩玩耍的时候用手去挠宠物,结果手被舔到并被抓伤或者咬伤。 第二种情况就相当恶心了——动物尿或粪污染伤口。 如果上述这两种状况中的任何一种发生在人体身上时,只要人体感染了足够的病毒,就会开始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