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毛的大狗叫什么?
古代中国养狗传统中,人们偏爱长毛的猎犬,原因是长毛犬更能适应复杂多变的野外环境,更容易追踪和抓咬猎物。而短毛的品种一般被称为“家犬”,多用于护卫、看家或者食用。 题主的问题其实可以理解为“古人们喜欢猎犬还是家犬”!答案肯定是猎犬啊!毕竟“飞盘狗”可不是白叫的……
我国古代关于犬的记载非常多,《礼记·曲礼上》有载,“犬,寡发(毛少)而狠;猫,少毛而猛。”“凶兽也,而噬猛鼠。”“凡养猫,野鼠可擒而不能摄,猫能摄食也。”“六畜,犬日悍,猫日猛。”《周礼·天官·兽彝》也有,“犬,毛群;狸,毛寡。”
说明从先秦到两汉时期,人们对毛多的动物一直有着很高的评价,觉得这样的动物凶猛强悍且适合作为狩猎帮手。 而相反,人们对于毛发短的动物则评价很低,认为它们是卑贱懦弱之辈。
魏晋南北朝之时,人们仍然延续着这一观念,比如著名的“二八佳人”成语就出自此时,描写女子漂亮的诗文更是不在少数,如“螓首蛾眉,巧笑倩兮。”“香腮玉颊,黛眉开娇;鬓发鬅鬙,山眉彩蝶。”“轻匀嫩粉,新妆乍洗。”“青黛拂面,留人心爱。” (顺便说一句,这个时代的文人很喜欢把美女形容成带颜色的花,如“脸窝月晕,霞铺翠岭”“酥胸雪白,金莲娇小。”“柳腰莲脸,堪画堪描。”,简直是在下毒……)
时至唐朝,社会风气开放多元,人们的审美开始多元化,对毛发长的动物不再绝对好评,相反,唐人对毛发短的动物开始青睐有加。
宋朝之后,人们又重新推崇起长毛的动物来,不过此时的审美已经转向细腻柔和的一面,长毛不再和雄健野蛮划等号了。于是我们就看到了“毛毛”的可爱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