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的指甲有什么作用?
作为一个养了五只猫咪的人,对于这个问题还是有发言权的。 先给出答案,猫的指甲有两个作用:
1、保持身体平衡(站立、奔跑、跳跃)和抓握(撕咬、扑倒、出击)时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2、在捕猎过程中起到切割、刺破的作用。 在自然界中,大多数哺乳动物都有比较锋利的牙齿或爪子,用来清理毛发和啃食食物。而猫咪虽然也喜欢吃素,但牙齿和爪子都很尖细,所以经常要磨牙(通过咀嚼硬物),并且因为指甲里的神经比较多,感觉特别灵敏,需要不断磨爪来刺激神经系统,缓解紧张情绪。
如果不给猫咪剪指甲,长时间下去,它们的指甲会越来越锋利,而且会慢慢长出肉垫,影响正常走路。如果猫咪因紧张、兴奋或者遭受突然的刺激如惊吓等,可能一不小心就划伤主人了。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猫的指甲里面有一层角质,非常坚硬且不容易磨损,这就使它们在使用指甲抓挠的时候很容易划伤自己。
比如,当它想爬到高的地方,但因为指甲太长而使手无法抓住,可能就会出现手指被指甲划伤的情景。当然,如果是很小的伤口,出血量也不多,那么用流动的自来水冲洗15分钟左右就可以了;但如果伤口比较大,就应该及时去医院处理。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猫在磨爪子的时候,会抓挠桌子、椅子、沙发等家具,甚至抓挠人的手以及宠物衣服等。这时大家会认为猫的指甲就是为了抓挠、磨砺的。
的确,猫的指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做是爪子上的“钝器”,能产生很大的力量,用来抵御外来敌害生物的攻击,抓挠地面、家具,以及扒取食物等。但是大家还应该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猫的指甲是弯曲、钩状的,而我们平时在生活中观察到猫的爪子一般是直的,可见猫的爪子是可以伸缩的,猫能够控制指甲伸出、缩进甲鞘内。由此可知,猫的爪子在日常生活中一般是缩进甲鞘内的,只有用力伸出才能露出具有钩状结构的尖锐指甲。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讲,猫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把指甲伸出来使用的。可见,猫的指甲不仅仅是为了抓挠,还有其他的功能。
实际上,猫的指甲除了具有抓挠、磨砺、挖取食物、抵御敌害等功能之外,在走路的时候,还能起到“秤砣”的作用,帮助猫保持行走过程中的重心稳定,尤其是对长毛猫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可以经常观察到长毛猫在地上行走的时候,会将右前脚和左后脚、左前脚和右后脚依次并行(类似动物“熊”的行走姿势),以增加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保证其重心平稳。同时,猫在行走过程中尽可能伸长身体(尤其是长毛猫),并充分利用甲尖(指甲尖),伸出来与地面接触,这样既起到了“秤砣”的作用,可以增加体重,又能扩大甲尖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增加了行走过程中的摩擦力,从而使中心稳平衡,保证了行走的安全(增加了行走时的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