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热带鱼鱼鳞变色了是为什么?
鱼鳞变得暗淡无光,甚至完全消失,这是鱼体病变的表现之一(称为退鳞症)。 引起鱼类退鳞症的疾病很多,常见的有细菌性感染、寄生虫性感染和真菌性感染等。
一、细菌性感染引起的退鳞症 这类病症往往由鱼的体表受到细菌感染而引发的“皮肤发炎”所导致。 当细菌侵入鱼的皮肤组织并大量繁殖时,鱼的体表抗微生物因子被消耗殆尽,这时原寄生于鱼体的微生物大量生长和繁殖,引起鱼的疾病发作。 而当鱼的皮肤受细菌感染后,鱼的皮肤抵抗力降低,身体其他部位的微生物也可能进入皮肤表面进行繁殖,从而引发全身性的感染。
二、寄生虫性感染引起的退鳞症 这是一种由寄生虫入侵鱼体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症,包括寄生虫在鱼体内四处游走时造成的机械损伤;寄生虫排泄物中的毒素对鱼体的刺激;寄生虫分泌的毒素使鱼体发生的炎症反应等等。
这些因素都会影响鱼鳞的正常生长,促使鱼鳞出现脱落的迹象。 三、真菌性感染引起的退鳞症 由藻类或真菌等微生物寄生在鱼体的表面或深部所致。 表现为鱼体表、鳍条、鳃盖上有白色斑点,随后扩散到整个体表,形成一片片的白色斑块,严重时鱼体全身会覆盖一层白色的粘液。当病鱼游动时,可见其体表不时出现一层薄薄的泡沫状黏液。若用手触摸患处,则感觉特别粗糙、僵硬,并有附着感。在患病后期,病鱼的身体颜色会变得黯淡,鱼鳞大部分脱落,仅残留有部分碎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