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鱼体内驱虫怎么做?
这问题有点久远了,不过没关系,最近正好给鱼虫了一把新药,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在讨论怎么给热带鱼进行体内驱虫之前,我们要先搞清楚,引起热带鱼寄生虫病的常见寄生虫有哪些。 根据寄生虫的寄生位置不同,我们把寄生虫分为体内寄生虫和体外寄生虫两大类。 由于条件所限,我们只能拍摄到部分寄生虫成虫的图片,因此大家看到图片可能会有点不舒服,请大家谅解。
首先来说说会引起热带鱼寄生虫感染的体内寄生虫。 能够感染鱼的体内寄生虫,根据其生活史的不同,可分为原生动物门、线虫动物门、绦虫动物门等几个主要类群。 我们日常比较熟悉的寄生虫,吸虫、蛔目等的幼虫期多在水生植物上或水中浮游,当它们进入水生动物消化道后,如果消化道中未含有大量的消化细菌,又没有足够的消化功能摧毁这些寄生虫,那么寄生虫就会在消化道内定殖并发育为成虫。 当宿主进食时,寄生虫沿着胃肠道上行,并在胃里大量繁殖,此时宿主会出现呕吐症状;而当寄生虫继续向前行驶时,则有可能到达胆道系统,从而造成急性炎症反应,导致恶心、腹泻和消化不良等症状的出现。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上述寄生虫都能够通过消化道侵入鱼体并在鱼体内定殖、发育为成虫,但并不是说所有感染了以上寄生虫的鱼都会表现出明显的病征。这是因为自然界中的许多蠕虫都有抗毒能力,并且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抵御寄生虫药物的独特基因型,加上肠道壁的黏液层以及肠壁上的纤毛运动,都可以有效地清除寄生虫。大多数寄生虫都需要一个合适的环境才能发育为成虫,若环境中缺少相关寄生虫的孢子或是卵,则无法完成寄生虫的成虫过程。这也是为什么有时我们使用了驱虫药之后,寄生虫没有完全杀死的原因。
除了上述常见的寄生虫外,有些原虫也可以感染鱼类,使鱼儿染上寄生虫病。因为这类寄生虫没有成虫期,故而在其生活史中,对鱼的危害最大。 说完引起寄生虫感染的体内寄生虫,再来看看引起感染的体外寄生虫。 能够感染鱼的体外寄生虫,可根据其生存所需要的营养来源而将其分为寄生虫和蝇蛆。
寄生虫又因取食方式的不同,而分为嗜吸式和吞食式。以吸血和咬噬方式取食的寄生虫叫做嗜吸式寄生虫,主要依靠刺吸式口器吸取寄主组织内的营养,较为典型的嗜吸式寄生虫有吸虫和绦虫。 而以机械方式啃食组织细胞的寄生虫,叫做吞食式寄生虫。较典型的吞食式寄生虫是有胃食道蠕动的异尖线虫(俗称海兽胃线虫)。
无论是嗜吸式还是吞食式的寄生虫,它们的生命周期中都涉及幼虫期和成虫期两个阶段,所以驱虫工作也需要考虑这两个阶段的用药。 一般来讲,我们在使用杀虫剂杀灭水体中的寄生虫和蚊蝇的时候,就可以较彻底地消灭其中的幼虫和蛹。但由于害虫都有抗药性现象,再加上昆虫本身的增殖系数较高(1个雌虫可产500-800个幼虫,而雄虫不排粪,故而在数量上远远超过雌虫),加上外界环境多变,使得防治效果难以保证。
对于体表寄生虫,我们可以使用杀虫药直接浸泡或者浴浸鱼儿,使药水充分接触寄生虫,达到杀除目的。但是对于体内寄生虫,上述方法则无能为力了。我们需要使用其他的工具,如洗液清洗或者灌肠的方式导入药品,以达到治疗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