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毛几个月打虫?
蛔虫:蛔虫是目前狗狗最常见的肠道寄生虫,蛔虫病也是发生率最高的肠道寄生虫病,绝大多数发生在秋冬季,因幼犬最易感染,症状也不典型。治疗可使用丁硫哌啶,每日2~3次,每次1片(0.25'5mg)喂食,直至蛔虫完全排出为止,或对虫卵进行对症治疗(可用吡喹酮)。由于蛔虫病易于复发,故治愈后应加强管理,避免再次感染。
绦虫:副绦虫和蛔虫样绦虫是最常见的两种肠道绦虫,主要危害2月龄~4岁幼犬。症状为便秘,腹部膨大,消化不良,偶吐蛔虫。防治措施同蛔虫病。
钩虫病:钩虫病多是因吃东西时被钩虫病寄生而患,主要影响1岁以上大型犬,幼犬可能因母源性感染。症状为食欲减退、呕吐腹泻、异嗜癖、黄疸、贫血、消瘦、虚脱甚至死亡。 防治措施:病犬应隔离饲养,对粪类进行消毒。症状明显者可口服盐酸奎尼丁,每次10±2.5mg/kg"次,隔日给药1次,直至症状消失为止。粪便抗原检测呈阳性结果的犬应予治疗后,连续3周,每周粪检一次,以驱除隐藏感染。
蛲虫病:蛲虫病是犬最常见消化道寄生虫病,幼犬尤为多见,其主要传染源是经粪-肛-口或黏膜-口途径,感染蛲虫。症状表现为肛门瘙痒,脱肛,排分泌物,有的腹泻,腹部疼痛,食欲不振。 防治措施:可采用左旋咪唑,每次50mg/kg,第一天口服,第2~3天肌肉注射,也可口服丙硫咪唑,治疗间隔七天,可再给以左旋咪唑或丙硫咪唑一次,以彻底消灭虫体。
鞭虫病:鞭虫病系由于蛔虫幼虫转移引起的慢性胃肠道内寄生虫病,主要寄生于大肠,症状轻者肉眼不能看出任何病变,重者在大便中可见黏液或脓血,甚至酷似“桃碎化便”;严重感染时,腹泻频繁,食欲减退或丧失,贫血消瘦,呕吐,异嗜癖,年龄稍大的犬可明显见到眼睑浮肿,面部浮肿,全身瘙痒,逐渐消瘦,患犬常因营养不良而衰弱不堪,体温偏低,心跳快而有力。 防治措施:预防关键在于搞好卫生、饮食和粪便管理。治疗原则为驱虫和辅助治疗。常用药物为氢酚丙醇,首次剂量为2.5-4mg/kg,每日两次,共2-3天,后每日给予本品2.5mg/kg抗代谢,连用3周。
温馨提示:为了避免诱发虫病的产生,要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在进食前应该要先洗手,并且注意饮食卫生,定期给犬进行驱虫,保持宠物的营养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