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虫药要怎么吃法?
一般来说,身体健康的成人,每年选在一个季节,连续三天服用一次驱虫药。一般从孩子2岁起,每年便要驱虫1~2次,服药后最好卧床休息,并要清洁面部及双手,避免由于手上沾有虫卵而再次感染。
治疗各种肠道寄生虫病的药物,通称为驱虫药。人和动物肠道内寄生的蠕虫主要有蛔虫、钩虫、鞭虫、蛲虫、带绦虫和牛肉绦虫等。驱虫药根据主要作用对象可以分为:杀绦虫药(氯唑磷、吡喹酮、槟榔等)、杀滴虫药(灭滴灵等),此外还有敌百虫、乌梅、苦楝皮、芜荑等有较广谱的驱虫作用。
广谱的肠道驱虫药主要有甲苯咪唑、阿苯哒唑、苦楝皮、使君子、乌梅、芜荑、海群生(又名抗虫灵、恩眇丝),氯唑磷、吡喹酮、硝硫氰胺、灭绦灵、敌百虫等。针对具体虫种选药治疗。
内服法:一般驱虫药,除特别规定者外,均可内服。由于驱虫药性质多苦烈有毒,对消化道黏膜有一定刺激性,为减少刺激,防止呕吐,内服时应选用丸剂或散剂,并用冷开水送服。另外,为减轻胃肠道的不良反应和增强疗效,常在服驱虫药前一日开始服用泻剂,如硫酸镁、大黄等,或将驱虫药与泻剂同服,并在服药后一日再用泻剂一次,以加速虫体排除。驱虫治疗一定要一次用量足够,同时连续用药数日甚至1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