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定期清理耳朵吗?
外耳道和鼻腔一样,是人身体重要的器官,有自净能力,平时注意卫生、不随便挖抠就行了(耳道奇痒时,可以用干净的棉签沾少许酒精擦洗)。 一般情况不需要特别清理的! 因为我们的耳朵是呈“凹”状的,洗澡洗头的时候,进水后的水会顺着头发流到颈部甚至胸前,如果头发长了,还可以盘起来,这样就不容易进水了;而且我们人类的耳道(从嘴部往内的构造)是有一定的防水功能的。 当然,如果不小心进了水,也可以用以下的办法处理:
1、单足跳跃法 如果水进入耳道深部,单足站立,头略向前倾,让水滴自然流出。 2、侧卧位滴入法 可选用较敏感的抗生素溶液滴耳,如氧氟沙星液或氯霉素液等,每次1~2滴。也可用可的松滴眼液滴耳,每次1~2滴。 除了以上两种方法外,可用消毒棉签轻轻深入外耳道,擦拭掉耳道的分泌物后保持干燥,一般不必再作特殊处理。 但如果进水处一直在发痒,并且出现红肿及分泌物,则有可能发生了感染,需要及时就诊治疗。
我们日常所说的耳朵,其实是分为外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耳道,内耳就是与听觉和平衡感觉关系最密切的结构。平常我们所说的掏耳朵,仅仅是指对耳廓、耳道的清理。而事实上,耵聍(即平常所说的“耳屎”)是由耳道皮肤耵聍腺所分泌的物质,是人体自身本能的保护措施,起到湿润、杀菌、清理外耳道的作用,不需特别关注、定期清理。当耵聍分泌过多、变硬,影响听力或造成其他不适时需要去医院进行检查和清理。平时掏耳朵的频次,因个体耵聍和耳屎分泌的量不一,可以依据个人情况决定,但最多两周左右一次。
此外,清理外耳和内耳时有需要注意的事项:
在清理耳道时,可以使用棉签、毛巾蘸水后擦除。建议耳朵朝下,头发包裹,避免水进入耳内,以减少耳道着凉、皮肤破溃等不适可能。
不可用掏耳棒等尖锐物直接操作耳道深处,避免损伤皮肤或戳伤鼓膜造成疼痛、出血,甚至听力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