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趴蹄和不趴蹄怎么区别?
“趴蹄”这个概念是不正确的,应该叫做“足垫萎缩”或“爪下陷”,是描述小狗走路时,脚垫不丰满、脚趾不能完全站直的一种状态(如下图)。有研究发现,50%的小狗在5-6周大的时候会出现轻度的足垫萎缩;而100%的小狗在7周后就会出现严重的足垫萎缩[1]。当然,这并不表示所有的狗狗长大之后都会得佝偻病---大多数的狗狗会在8-9周大的时候停止生长,这个时候大多数的足垫萎缩也会停止。不过也有部分小狗会持续发育,直到2岁之后才会出现明显的足垫萎缩。
所以总结来说就是: 大多数情况下小狗8-9周大的时候会停止长身体,这时大多数的足垫萎缩也会停止。 但如果母犬缺维生素D(阳光照射不足或者饮食摄入不够),胎儿就会通过胎盘获取维生素D,导致出生后的小狗出现严重的足垫萎缩。 还有一种情况是大狗(通常指成年犬)缺乏运动或者晒太阳,也会导致骨骼病变,也会出现轻度的足垫萎缩。
但无论是先天性的还是后天性的足垫萎缩,都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训练。只不过天冷或者下雨打湿脚垫的时候,会因为感觉退化而不知道避开危险,所以需要主人帮助舔食、擦脚,保持清洁;下雨天也容易得趾间炎。 如果是先天性足垫萎缩,一般很难恢复,不过可以通过手术来改善外观;如果是后天性导致的足垫萎缩,那么及时补充营养,加强运动和日晒,就可以逐步康复。